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地球第三极呈现西藏艺术家群展:珠穆朗玛的回响—— 空间、地方、自然

offart OFFART
2024-08-30

辽阔高原上热烈的阳光,充满牧歌情怀和莽古风韵的自然人文景致,西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展开凝聚着生命理想的艺术探索。

这是一块令艺术家心驰神往的雪域圣地,它壮丽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性情怀,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画家们的笔墨和灵魂,描绘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绘画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后,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非相18-不空成就佛》,嘎德
丙烯,手工藏纸,藏香原料,高强度泡沫
53X37cm,2020


《无题2009》,次旺扎西,布面重彩,53X41cm,2009


而今艺术创作者带着新的视角走进西藏,续写西藏艺术新篇章。关乎空间、地方、自然的曲调在珠穆朗玛奏响。他们以当代艺术语言创作描绘西藏文化和自然风光,打破文化藩篱,拉近西藏文化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激发其对藏文化的兴趣。


他们是西藏现当代文化的丰厚因观察者、实践者对历史、神话、传统、地景、本土哲学的反复体悟与实践而迸发出不加赘述、由内向外的生命张力。

《造神系列》,嘎德,手工木雕,59X33X4cm,2011

《佛的棋局》,嘎嘎21,木质藏棋盘,尺寸可变,2010

在西藏,人们的生活方式隐含着前人深刻的智慧,独特的自然场域也影响了文明深处对美的感知。在演变至今的西藏哲学体系中,传统与现代,近处与远方在西藏艺术家深长的沉思里循环往复。

展览《珠穆朗玛的回响》力图通过梳理、展现西藏现当代艺术脉络,以及在西藏这片创作高地上的人们对于文艺事业的追求及其积极发展。展览旨在立体呈现西藏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和艺术作品、使观众穿过西藏现当代艺术,一窥西藏本土文化哲思的流变。

诺次作品《背着翅膀的人》描绘了一个有着多副面孔的男人,分离错落的五官,用立体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传统和现代化对抗中西藏人民错乱的身份认知;边巴的《窗》中,艺术家将传统的木制窗拓印出来,呈现现代化对藏区人们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尼珍的《世界屋脊的现代化》呈现了一位手持灌装可口可乐的藏族老僧人,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世俗与信仰等等融为一体,仿佛就是西藏现当代艺术的缩影。

《背着翅膀的人》,诺次,布面丙烯,120X120cm,2021

《窗》,边巴,布面综合,2013

《世界屋脊的现代化》,尼珍,摄影,20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藏当代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表述他们眼中的“真实”,包括对自身、世界、社会、人文在西藏地方语境下的认知与表现。



西藏地球第三极呈现西藏艺术家群展:

珠穆朗玛的回响——空间、地方、自然



即使中国将世界最高峰根据藏文音译为“珠穆朗玛”已达280年之久,西方仍泛称珠穆朗玛为“额菲尔士”。英国殖民者在1840年来到珠穆朗玛峰,他们盲目地认为自己是世界屋脊的首次发现者,并坚信珠穆朗玛没有名字,将他命名为”额菲尔士峰”(Mount Everest)。

可早在1258年发掘的《莲花遗教》中,珠穆朗玛就已经有了它在当时的名字,称为“拉齐”。后来,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又在《米拉日巴道歌集》中将珠峰所在地称为“顶多雪”。一直以来,“珠穆朗玛”在藏文语境中含有“大地之母”的寓意,它载着西藏本土的灵性关怀与哲思模式,犹如一座世界之巅的信号塔,一遍遍向外发出、回响着西藏文化流转的思想。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西藏现当代艺术家关注的话题,一窥西藏真实的文化样貌。这样的聚焦能够为东方古老的精神话语提供别样的视角。

《北山》,刘卓泉,影像,05:20,2021


《八廓小孩》,萨埵鬼手,数字手绘,尺寸可变,2022


《圆通》,黄威,纸本设色,200x200m,2021

西藏现当代艺术不是西方当代艺术逻辑的延异,它自身的语言系统及价值体系证明了文化认同并非是与身俱来且固定不变的,而是为了解决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而交融、流变的,其中的普世性是对世界作为整体的和谐关怀与积极探讨,由颇具能量的愿力以及对感受力的鼓励组成。

他们或潜入仪式的底层以寻找万物相连的方法;或基于再超越传统,创造适应当下的信仰表现;或与自然场域互换气息,以将出世的哲学思考与入世的社会文化脱离物相而言语。西藏文化流动的规律中充满了适应性,这一适应性意味着“大地之母”般,充满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包容。

《玩偶》,巴玛扎西,布面重彩,200cm × 200cm,2022

从中延展而出的西藏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去自我中心化的实践中,升起一片真诚的雪山,它永恒、坚硬,在雪线之上为汉藏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给养与文化灵感,并依靠对世界的祈愿而持续向上,永恒地生长。

《拉萨河》,嘎嘎21,木头装置,尺寸可变,2022 

8月19日,由西藏地球第三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主办,日目计划出品的新展“珠穆朗玛的回响——空间、地方、自然”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展览现场图

此前,系列展览之“珠穆朗玛的回响——西藏现当代艺术中流变的哲思”在苏州寒山美术馆启动,以“归档”作为一种策展哲学,关注西藏现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和多样性回溯。在北京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此次系列展之二,则从“地方”概念出发,呈现西藏艺术创者们充满真切情感与热枕叙事而塑造的一个亲密且真实的“微缩的地方”。19位西藏当代艺术家,以装置、绘画、影像等多重媒介展现西藏文化的真实样貌。

展览现场图

无论在西藏的诗歌、艺术、歌曲中,还是在信仰、仪式里,“地方”这一概念都持续在人们行为的互动中彼此构建。人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均质、空洞的空间里,反而,生活空间、周遭环境恰恰因为所有人奇思妙想的流动而充满浪漫,趣意盎然,周遭的空间也不再是冷漠的容器。

那么,如果“地方”真的是由体验构成的意蕴中心,那么具象的体验堆叠是否可以搭建起一个微缩的“地方”?这个由艺术家的意蕴所构建的“微缩地方”是否是可移动、可复制、真实且有效的?

大部分西藏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都与地理、地方的气质息息相关,其中饱含了他们的“地方依恋”,这种依恋真挚且热忱,包括了“视觉快乐、触觉快乐、对亲密熟悉之地的情节,对值得美好回忆的家之爱,对引发骄傲和自豪之感的地方之爱,看到健康和活力之物时的快活之情”。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创作迸发出浪漫且人本的地方观念,展览场域便成为了一个短暂、临时、浓缩的微型“地方”。





展览现场图

西藏创作者们的“地方感知”绝非线性的知识。他们深刻地走入珠峰这地理标志中的情感价值,将它看作为一座随时随地抬起头,努力张望,都能看到的自然宫殿。因此,看到珠穆朗玛身上覆盖的雪的褶皱和山的迂回则似乎比了解它的高度更为真实。无论是自然场域抑或生活空间,艺术家们都在其中找寻到引发情感共鸣的真情所在,自然、空间与地方得以与人文相交织。

西藏地球第三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乔蕊女士在开幕式上表示,“值此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展示并梳理了西藏现当代美术的发展进程与艺术成果,通过这次在北京以及此前在苏州举办的艺术展希望将西藏的文化和艺术与本土特色产品进行结合,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看到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一个丰富、立体、多元的全新西藏形象。后期我们也将持续探索文化发展和时代发展之间的平衡,以纵向的史观与横向的全球视野为西藏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赋能,同时为世界各地游客讲好西藏故事,努力展开一幅新时代西藏的绚丽画卷。”

地球第三极品牌是西藏首次在自治区层面提出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背书区内优质特色产业,致力于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多元的新西藏形象。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以“知识生产”为使命,关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国际交流,又注重对文化文本的历史性研究、梳理和相关理论建设。日目计划旨在促进藏区与内地、与世界之间更多具有独特视角、深刻思考的艺术交流,本展览将持续到9月10日。

展览现场图


展览信息:

珠穆朗玛的回响
——空间、地方、自然
ECHOESOF MT. QOMOLANGMA:
 SPACE\PLACE\NATURE

开幕2022年8月19日 14:00 Opening:2pm, 19 Aug,2022
展期:2022年8月19日至9月10日Dates:19 Aug - 10 Oct ,2022
10:00-18:00 17: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798艺术区大千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巴玛扎西、边巴、次旺扎西、次仁念扎、措真、萨埵鬼手、旦增色珍、嘎德、嘎嘎21、韩书力、黄威、刘卓泉、刘玥拉姆、诺次、普布、强桑、西热坚参、余友心、翟跃飞
Artists: Pema Tashi, Penpa, Tsewang Tashi, TseringNyandak, Tsochen,Saduo Guishou, Tenzin Seldron, GaDe, Kaka21, Han Shuli, Huang Wei, Liu Zhuoquan, Liu Yue Lhamo, Nortse, Purbu, Chamsang, Sherab Gyaltsen, Yu Youxin, Zhai Yuefei
总策划:嘎德
Director: GaDe
策展人:刘玥拉姆、苏工
Curators: Liu Yue Lhamo, Su Desmond
执行策划:萍措卓玛
Exhibition Executives:  Phuntsok Drolma‍
展览协调:旦增次吉、孙玉珠
Program Assistants: Tenzin Tsege、Sun Yuzhu
主办:西藏地球第三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千当代艺术中心Organizers:The Third Pole of the Earth\DaQian Contemporary Art Center出品:日目计划
Produced by: Remu Art Project
特别鸣谢: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淳美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Special Thanks to: The Third Pole of the Ear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Ltd,Tibet Chunmei Art And Culture Co.,Ltd,


C


随着藏族艺术家群体的崛起,开始审视自身的文化身份及个人处境。并在不断调和传统与现代,宗教信仰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特别在社会经济大变革,世俗化进程及全球化席卷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生活于西藏的艺术家们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心灵变迁与信仰转化,而这一切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切的体验与表述。

新一代的西藏艺术家们希望将西藏传统艺术语言引入当代艺术的语境当中,不断激活中断已久的西藏艺术的母语体系。并认识到所有民族的艺术史的发展其根源于自身的文脉传承。所以西藏当代艺术不应该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翻版。它有自身的语言系统及价值体系。






 - 往期内容回顾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OFFAR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